用光写作与文学改编

  《北京大学公开课:影片赏析》学习笔记(2)

Posted by     Keyon                      on March 29, 2018

本系列历史文章列表

形式、语言和风格 - 柯安的博客

复现历史

这节课赏析的影片是2011版的《简·爱》,大众对它的评价是还原度最高的一版《简·爱》。

其实对于艺术来说,我们没有可能再现历史。我们最多能营造出一种历史真实感,而这个真实感,来自于我们对那个时代媒介的复制。

拿这部影片来说,它复制的是19世纪的油画和当时的肖像摄影技术。这部影片使用大量散射光进行拍摄,没有明确的主光源,这种光主要是来自地板的散射光,也有部分镜头使用逆光拍摄手法。这种布光手法形成了风格化的媒介特征,唤醒了我们对历史艺术媒介的记忆。

电影语言

读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书是以第一人称描述的,也就是以视觉人称结构进行叙事;在电影语言里,这种视觉人称结构转变成了电影叙事结构。

用人话解释一下就是,电影语言不光服务于叙事,而且服务于人物心理。在这部影片中,电影语言的表达手段主要体现在景深镜头的运用中。它用焦点的虚实,表现主人公在场与不在场,来表现人物心理上的拒斥和认同。

以下是戴锦华老师的评价:

非常古典的电影语言,但是它通过现代技术,迎接挑战式的处理,赋予故事微妙的细腻的心理表达。

三镜头法与电影构图

好莱坞电影三镜头法分别是:

  1. 大全景给定空间环境
  2. 双人中景交代人物关系
  3. 对切镜头

在这部电影的拍摄中始终贯彻着这样一个原则:分享画面空间,意味着分享心灵空间。

当主人公简·爱和罗切斯特真心相爱的时候,镜头给的是双人中景,来表现两人爱情的炽烈;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欺骗她之后,这种双人中景镜头就再也没出现过,而是使用对切镜头表现两个人心灵距离的疏远。

影片中电影构图还有一个很巧妙的地方在于使用镜子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由于镜子是有边界的,镜头也是有边界的,这就组成了“画框中的画框”。

这种电影构图的方式,可以凸显某些特殊含义。例如这部影片中,简·爱在婚礼前看着镜中的自己,而摄影机拍摄的是两个镜子的反射像,这也隐含了这场婚姻是一种幻象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