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与生活》学习笔记(2)

Posted by     Keyon                      on March 7, 2018

本系列历史文章列表

情绪与情感 - 柯安的博客

延迟满足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讲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推迟满足感,即延迟满足。

在讲延迟满足之前,我想先讲讲它的反面:即时反馈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即时反馈的世界:京东的物流越来越快,前一天晚上刚刚下单,第二天货就送到你手里;你每完成一个游戏的小关卡,系统就会立刻送给你相应的奖励。

追求即时反馈一方面是我们的本身属性,另一方面也是外界塑造的结果。我们与外界进行交互时,会有希望反馈越快越好的想法,于是商业设计得越来越顺着人性,对你做出的反应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强烈。电商通过让产品快速到达你手里,让你更快享受到购物带来的喜悦感;游戏通过奖励机制,塑造你的大脑奖赏回路,让你沉浸在即时获得奖励的快感中,紧紧抓住你的注意力,让你上瘾。

我们要知道,商业是顺人性而下的,通过让你舒服顺便从你兜里拿走钱;然而成长是逆人性而上的,你必须克服外界的种种诱惑,例如即时反馈。

我们在追求成长进步时,即时反馈会成为阻碍。就拿减肥来说,减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成功的,减肥者需要付出经年累月的努力。如果我们把对即时反馈的期待放在减肥上,结果就是下定决心减肥的人锻炼2周之后觉得没效果就放弃了。

想获得成长与进步,就要避免这种即时反馈的模式,把追求即时反馈的脑回路切断,即推迟满足感。

怎样做到推迟满足感呢?很简单:行动导向,而不是结果导向。

再举减肥的例子,一开始你定的目标是减10公斤为止,然而你每天锻炼,每天称重,当你执着于“减10斤”这个结果时,看着改变不大的体重数字,你会越来越焦虑,最后导致放弃。如果你设置为每天跑5公里,每天完成5公里这个目标就可以给你带来满足感,从而使你更容易坚持下去,在完成一天又一天的“5公里”目标中,你不知不觉就达成了你想要的结果。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少有人走的路》

情感依恋

心理学上的依恋是指寻求与某人的亲密,并且当其在场的时候感觉到安全的心理倾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依恋就是动物的一种习性,是动物适应生存的一种特定反应。

幼年依恋的质量与其成年之后的依恋关系有非常大的关联。无论是婴儿的依恋关系,还是成人的依恋关系,情感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

《少有人走的路》中大多数的患者的患病原因都是因为在童年时期没能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下。而这些人因为童年的种种缺陷,未能在早年形成相对正确的世界观,在移情的作用下,他们在成年生活遭遇了更多的挫折。

移情的定义:把产生和适用于童年时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对世界作出反应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尽管这些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环境。

身为一个成年人,过去对我们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如果你童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那么你很幸运。

如果不是这样,也没必要顾影自怜。如果心理疾病很严重,实在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快去找心理医生解决问题。

当然,也不要总是想自己这些心理缺陷,要学会把目光放在外界。严格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如果你把这些事当严重问题,整天想解决它们,你的精力也就鲜少放在能让你变牛逼的事上了。

承担责任,面对属于自己的问题,做一个成年人该做的事。

行为塑造

我们的行为不光被我们的主观能动性驱使,也会被外界影响。我们在塑造外界的同时,外界给我们的反馈反过来也会塑造我们。这就是反向塑造

从小被夸“努力”的小孩和从小被夸“聪明”的小孩,他们的发展轨迹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取得优异成绩时,他会认为这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无论挑战多难,他相信努力会带来好结果,于是他倾向于接受挑战;后者取得优异成绩时,他会为了保持自己聪明的形象,而放弃更高难度的挑战,也会对接下来的挑战畏手畏脚,变得越做越差。

他们同样拿了好成绩,可因为外界的反馈不同,前者养成了成长型心态,后者养成了固定型心态

人是很容易被反向塑造的,反馈带给我们的影响虽然我们有时无法察觉,但它会不知不觉地影响你的发展轨迹。

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周围的环境,努力地使自己被“正向”的反向塑造。认真筛选自己的朋友,前往更高质量的环境,反思自己的做事方式,审慎地听取外界的反馈……

千万要小心自己被反向塑造成你原本不应该变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