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猿》书评

  从生物的角度看待人类

Posted by     Keyon                      on August 31, 2018

主旨

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书名很有趣,好像是描述某种猿类,翻开一看才知道裸猿即我们人类本身。

作者之所以称人为裸猿,是希望我们能长期而又严肃地把自己看作一种生物,以此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以免人类沾沾自喜,认为我们可以不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导致我们精致的生命世界被生物冲动毁灭。

作者给出的预防针一句话就能概括:提高人口素质,而不仅是增加人口数量。

于是作者从观察动物的角度观察人类,研究了人类性行为、育儿、争斗等行为。这种角度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但也因为打破了人类的神圣地位,受到了不少诟病。

矫枉不怕过正,人类在神坛上飘了很久,必须有更大的力量把他摔入泥潭,才能使他做到清醒,重新认识自己的成就与限制。

从现今来看,这次自我剖析的暴力革命是有进步意义的,至少若不能严肃地把自己看作一种生物,生物有关学科(如基因工程)的发展必定会受到很多不必要的限制。

内容

先看完以上的宏观主旨,再来看本书的主要内容就会清晰得多。总体来看,这本书就像是一门学科的导论一样,各方面都有所涉及,以下是我摘抄的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

性行为

因为人类的幼儿幼态持续机制时间极长,造成人类配偶关系形成,两性之间必须要产生爱情、彼此忠诚。

于是,性高潮等行为增强了人类性生活的进化特征,保证了配偶关系等形成;制度上,外婚制成为了人类进一步修改繁衍后代的体系;对于那些尚未彻底清除配偶关系之外的性活动,观淫癖成为了不那么有害的替代方式。

另外,从生物道德伦理的角度来看,任何性行为、性倾向,只要它有助于配偶的受孕,只要它有利于增强配偶关系,它就完成了使命。但在人口过剩的现今,对不育人群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批评就不再成立,相反,减少生育率的种种方式则被提倡。

所以仅仅从生殖的角度来看,同性恋、不婚主义者也不应该被批判。

探索与游戏

人类有意识的向子女传授知识和技能,这无疑增强了人类的学习效率,但相应的,童年时期模仿学习的内容必然包含了难以改变的陋习和偏见。于是,好奇心和探索冲动成了我们与它们相抗衡的武器。凡是能将固守习俗和探索发现两种冲动完美平衡的个人或社会整体,都会发展的很不错。

这给我们学习启示:我们要做到既探索前进又裹足不前,既仔细研究又谋求稳定。既要学习传统文化,如诗学、文学,也要学习先进的科学,如计算机,物理。

争斗:地位与领地

人类暴力的主要理由有两种:为了建立自己在社会等级系统中的支配地位,或是为了建立自己在一块地方的领地权。

前者为了物种内的竞争机制,后者为了物种间的丛林法则。

本书给丛林法则的定义是:物种的猎杀武器越强大越凶猛,防止使用它们来解决物种内部争端的阻抑机制就越要强大。

所以战争的起因是种内竞争,并不是丛林法则,相反战争后的和解、谈判等才是丛林法则的体现。

整饰与安抚

整饰对生物有重大意义,猴子会整饰同类的皮毛以表示友好,而我们则用言语进行整饰活动。

我们有四种言语的形式:信息性交谈,情绪性交谈,探索性交谈,整饰性交谈。

其中整饰性交谈就是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毫无实在意义的闲谈,虽然从信息意义上它没有任何作用,但它能促进和加强群体内十分宝贵的联系和友谊。

从这个角度看,尬聊也没什么不好的,至少表示了友好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