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on Blog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奥派经济学的比较

  马克思与门格尔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以它为基础的指导思想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从宏观上国家经济的调控,到微观上个人的生活方式。 其实不光是中国,在《资本论》横空出世时,阅读它最多的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当他们得知如果继续剥削工人剩余价值,无视工人基本权益的后果之后,为了保证他们的资本不会被无产阶级革命消灭,他们决定给工人“溢出”一些好处。 资本家由于逐利...

总结一些的好课

  为学过的优质课程作标注

公开课 课程 教师 大学 是否学完 CS50 David J. Malan Harvard University ✅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Mic...

也来谈谈Aaron Swartz

  The Internet's Own Boy

纪录片:互联网之子 Aaron Swartz的博客:Raw Thought: Aaron Swartz’s Weblog 最早因为使用Markdown写作了解了这位互联网天才Aaron Swartz,今年年前霍炬写了一篇关于Aaron的对话,再看这部纪录片后对这个人物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Aaron的死应归于政治闹剧,而他不幸成为了这次闹剧的主角与牺牲品。然而后世关于此次事件...

回家学到的家常菜

  最爱的家常菜菜谱

简单记录一下家常菜,算是备忘。 罗宋汤 材料:牛肉、土豆、番茄、少许葱、香菜、花生油、盐、生抽、十三香。 牛肉从冰箱取出,解冻(可以自然解冻也可以用微波炉)。 牛肉简单冲洗一下,切块。 锅里放入冷水,倒入牛肉(这里注意水要没过牛肉),中火烧至沸腾,将肉捞出洗净,这里牛肉算是干净了,顺手把锅里的水全倒掉。 高压锅里接冷水(这时的水要比上次放的略多一些),放入牛肉,中火压20...

健身一年有感

  记录一些健身途中的新思考

上半年 我是今年8月份开始在健身房健身的,稳定保持着一周四练,到目前为止打卡约计60多次,也算是健身半年了。 此篇记录一些关于健身方面的新思考,它们全部都产自于我的实际行动,所以也可以称作是经验谈。写下这些希望能给日后的自己作为反思的材料,更希望可以帮助一些后来者。 为什么要去健身房 最开始我对健身房是很抵触的,一方面觉得在健身房里长年举铁的人最终都会练得肌肉过于发达,反倒没了美感,另...

《裸猿》书评

  从生物的角度看待人类

主旨 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书名很有趣,好像是描述某种猿类,翻开一看才知道裸猿即我们人类本身。 作者之所以称人为裸猿,是希望我们能长期而又严肃地把自己看作一种生物,以此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以免人类沾沾自喜,认为我们可以不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导致我们精致的生命世界被生物冲动毁灭。 作者给出的预防针一句话就能概括:提高人口素质,而不仅是增加人口数量。 于是作者从观察动物的角度观察人类,研究...

Mac故障解决汇总

  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没声音 终端输入:sudo killall coreaudiod 触控板手势无效 终端输入:killall Dock 清除DNS缓存 终端输入:sudo dscacheutil -flushcache; sudo killall -HUP mDNSResponder Homebrew 执行更新:brew update 检查过时软件包:brew outdated 执行升级:brew upg...

创业者能从约翰·雷基身上学到什么

  What Entrepreneurs Should Learn from John Lackey

本文翻译自Bill Aulet的一篇文章What Entrepreneurs Should Learn from John Lackey。 对于那些尚未拥有丰富优势的人来说,商业上的成功是遥不可及的,至少在传统观念上来看是这样的。在体育运动中,有一个类似的刻板印象就是:你要么天赋异禀,要么你完全不适合这项运动。但是,一个曾经不被认可的投手在世界大赛获得胜利的故事颠覆了这两种刻板印象...

《小偷家族》影评

  经济学、法律与爱

经济学 《楢山节考》用镜头描述了这样一个日本深山的小村落:把70岁的老人送上尸横遍野的楢山等死,举村半夜将偷窃一家人活埋,婴儿刚生下来就被遗弃田野,寡妇和村里所有单身男人做爱。 这些情景在任何一个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看来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可是经过思考,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在极度贫困的条件下,以经济学的规律衍生出来的现象,再以神灵的名义将集体冷酷的行为合理化:供养老人的成本大于老人创造的价值,于...

《道德经》对我的影响

  古代哲学的一点采样

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摆着一本道德经,整本书很薄,而后人的注释占去了整本书的大部分厚度,老子的文字寥寥千言,几页纸足以容下。年幼记诵时,只对其微言存入脑海里,而其中的大义无法用心体会。后来随着时间慢慢沉淀,趋于丰富的经历与曾记入脑海的只言片语纠缠起来,一些不甚了了的模糊理解也渐渐变得清晰,是又惊又喜的奇妙体验。 历史上对《道德经》的注解汗牛充栋,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道德经》都...

关闭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