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动机

  《心理学与生活》学习笔记(3)

Posted by     Keyon                      on March 28, 2018

本系列历史文章列表

情绪与情感 - 柯安的博客

发展和教育 - 柯安的博客

潜意识

潜意识你觉察不到的,藏在意识之下,但时时刻刻会影响你的行为。

冰山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潜意识,10%露出海面以上的冰山是我们的显意识,剩下90%就是我们的潜意识,我们日常生活中90%以上的动作都是由潜意识支配的。

有时候我们会“说漏嘴”,这就是潜意识代替显意识发声的体现,虽然你的本意不是你所说的,但这就是你潜意识的真实想法。

我们的潜意识往往藏着我们未曾察觉的真实想法,于是,我们可以利用潜意识帮助我们进行重大人生决策。比如你平时可以理性分析这个任务怎么完成更有效率,把它们拆分成一个个小步骤然后分步实现,这些小事可以用脑思考与分析。当涉及到重大人生抉择,比如选择结婚对象,这时候理性分析往往得到的不一定是最优的结果,因为这件事牵扯到的变量太多,你不可能靠理性分析来预见结果。当变量太多太复杂的时候,不如随心一点,让潜意识帮我们做决定。

这也就是,小事靠脑,大事随心

顺便吐槽两句:网络上大部分关于潜意识的内容都是没什么参考价值的,民科和谣言的成分居多,看完只会徒增对潜意识的神秘感。

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1

这张图是柏拉图画的,他认为人的灵魂有三重本质,黑色的马代表欲望,白色的马代表意志,骑手代表理性。

后来弗洛伊德提出来和这个很相似人格理论:

  • 本我:我们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
  • 自我:它就是人格当中相对理性的一面,它协调着本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自我按现实原则行事。
  • 超我:所有价值观的源泉,是我们后天慢慢习得的一种社会规范和道德,超我按道德原则行事。

近年来脑科学迅猛发展,使我们得以窥见这个人格理论对应的脑科学原理:我们人类大脑分为三层,分别为原始脑,情绪脑,理性脑,分别对应图中的黑马,白马,骑手。

原始脑掌管着身体的各种应激反应,也就是生物本能。饥饿感驱使你找饭吃,困倦感驱使你睡觉,性欲驱使你找伴侣。

情绪脑掌管各种生成的情绪,这些情绪反应是对外部刺激的综合反映,以帮助我们生存下去。我们在空旷的荒原见到狮子会本能的害怕,然后逃离,如果我们没有情绪,对狮子没有一点害怕的情绪,后果就是被吃掉。

理性脑是人类特有的,叫前脑额叶。那些更为理性的人,前脑额叶更发达。我们的一切理性分析,文明构建,都是在前脑额叶的基础上的。

我们任何行为上的改变,作用都发生在大脑上。当你的大脑回路某些掌管特定动作神经元有所改变时,你的行为也会相应得到改变。反过来同理,行为改变也可以塑造大脑神经元回路。

当你了解原始脑、情绪脑、理性脑这些概念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那些所谓的“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克服情绪,保持理性”都是错的。那些把理性脑和情绪脑对立起来的策略,只能加剧内耗,弄的自己很痛苦。

要让改变发生,最科学的办法是让各种脑协调作用:给理性脑设置明确目标,制定细分计划;给情绪脑一定的激励,设置必要的即时反馈。

比如你要学习机器学习,首先设置一个明确目标,不要设置诸如“学会机器学习”这样的目标,太模糊,不如改成“做出识别数字符号的机器学习”。

其次是制定细分计划,可以是一周听一次吴恩达的机器学习课程,也可以是每天学习一章周志华的《机器学习》。

每次达到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后,就可以给自己设置一点小奖励,这可以激励情绪脑继续为你工作。

自我防御机制

自我防御机制其实就是人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烦躁、焦虑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从而进行了自我的心理调节,达到保护自己的一种作用。

当我们的认知与真实世界不相符时,我们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比如你自认为学习不错,但考试成绩偏偏不及格,期望与事实不相符,你会很烦躁;你看那些网络上年入百万的人发表自己光辉事迹时,你觉得你不比他们差多少,可现实是你在地下室啃着泡面,期望与事实不相符,你会很焦虑。

为了避免这些糟糕的负面清晰,你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来解释事实,从而达到让自己舒服的目的,这便是自我防御机制:考试不好,不是我复习得不好,是试题设置的太傻逼;他年入百万,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我有那运气我也行。

这叫逆向合理化,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

自我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合理化、退行、抵消、反向形成、升华、转移。

自我防御机制更类似于一种自我麻痹,它会让你活在很舒服的世界里,同时也封锁了让你进步的可能性。任何进步都要克服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否定自己原有的认知,重构自己的认知,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和自我防御机制的工作原理恰恰相反。

但是,自我防御机制是潜意识层面的,通常来说是个人无法知觉到的。例如我们为自己的立场强词夺理的动作是自然发生,基本上是不受大脑控制的。

这里我的建议是:接收他人信息的时候,尤其是那些与自己认知相悖的信息,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本来想法,完完全全倾听,再回过头独立思考,比对他人的信息和自己的成见。

这会是一个非常快速的成长过程,如山本耀司所说: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时刻小心自己与生俱来的自我防御机制,不要让它成为进步的阻碍。